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復興實驗中學食農教育】如果可以 我想變小@下田日記Day2: 拔蘿蔔 做包子

上次走進這田園教室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了~

復興的小朋友在經歷學業及天氣阻撓下
終於在今天得以進入田園教室
來看看上次揮汗辛苦了一整天的小菜圃長得如何了?

這三個月內
湖底有幾乎八成的日子都在下雨
外加前陣子的低溫
其實今天進田看到的菜都已經不是當時種下的
都是在這段期間
阿忠老師反覆補種的成果


除了白蘿蔔、高麗菜之外
補種的還有短期可以採收的茼蒿
不過這些茼蒿都已經長帶大了
所以不是這次要採收的對象



除了大家吃火鍋常看到的茼蒿之外
還有俗稱為山茼蒿的昭和草


阿忠老師說:『昭和草來自於日本,從它以國號來命名就知道,
當年日本人要統治台灣時,用飛機載著昭和草的種子,
灑滿全台灣,外加它很會長,所以台灣現在到處都看的到昭和草,
為甚麼日本人要這樣做? 因為怕沒東西吃啊。

不過這株已經開花了,不好吃了。』

昭和草的學名叫做裂葉茼蒿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採來吃吃看
(不過,還是自己種比較安全歐)


今天的主角是白蘿蔔
因為復興小朋友上山的機會不多
所以今天的白蘿蔔不分大小全部都收成


如何判斷能不能採收?
其實很簡單
長大的白蘿蔔的頭會探出土面
如果看到白頭了,就可以採了
不過一般農家會去判斷一下大小再做採收
以免採到還沒長大的就很可惜了

蘿蔔是吃地下莖的部分
如果拔起來看到太小也不能再種下去囉
因為環境已經改變
再長也會變得畸形


拔蘿蔔應該算是沒什麼難度的採收項目


所以一講解完
就讓大家自行發揮了


雖然採收沒什麼難度
但是卻是驚喜爆點的活動
在拔起來之前你只能看到一點點白頭
究竟有多大顆?
一定得等到出了土才知道


才一下子就拔出一堆了


滿載而歸的快感
這次有三位新同學加入
少了上次播種的烈日
多了採收的幸福感
讓這次來的同學都直說『今天沒來的人虧到了』


再來就要玩水了


這兩天的雨勢一直到早上小朋友們出現前一刻才停止
(難道他們是晴天娃娃!)
讓原本有點涼感的氣溫上升了不少
此時玩點水挺適合的


用接力的方式還能增加同學情感


還是用拋得比較省力


只是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榴彈


有人問~白蘿蔔可以生吃嗎?
阿忠老師說:『可以歐,只是會有點辣辣的。』
其實,自己種的
怎樣都好吃啦~


一桶桶的蘿蔔要進入生產線式清洗分工了


把滿身泥巴的蘿蔔
洗成白白嫩嫩的蘿蔔
真的很療癒


雖然我們的蘿蔔只有第一次種下時撒了肥
採收前四周還長了滿滿野草
但是還是長的又長又白
所以說~只要土壤健康、作物健康
作物和野草是可以共生的
哪裡還需要使用化肥和農藥


今天採收蘿蔔算是輕鬆任務
可惜今天時間不多
不然現場煮一鍋菜頭湯
一定很讚


今天帶來的袋子不夠裝
所以阿忠老師去拎來一個大簍子
粗估今天採收至少有50台斤


今天中午在第一包裝場開火
這次沒有洗手作羹湯
由愛玉阿嬤直接準備烤白菜、滷菜頭、滷肉飯、橙汁排骨和兩道炒時蔬
外加珍藏已久的芋頭冬瓜配貢丸湯


雖然今天沒有親自下廚
不過食農教育的"食"課程還是有的
今天飯後要做"雪裡紅包子"
雪裡紅的主要材料就是今天採收物之一的蘿蔔葉


先帶小朋友到包裝廠下方的湧泉水源地清洗蘿蔔葉


這一池洗滌區也有百年歷史了
以前沒有洗衣機的時候
家家戶戶都會把衣服扛到這裡來洗
順便聊一下八卦、關心一下鄰居
現在除了少數居民還是會遵循古法來這裡洗衣之外
大多都是附近農家拿來洗菜用的

今天小朋友來這裡洗菜
也特別有意義


清洗乾淨的蘿蔔葉要進行切碎的工作
由兩位女同學先行操刀


雪裡紅只取蘿蔔葉下方約1/3長的莖
葉的部分已經太老
口感會變差
所以捨去不用
只能拿來做肥料再利用了


來了就是要動手做
男生們也很有興趣的下手嘗試


切菜也是一種紓壓方法
這些孩子昨天剛考完期末考
剛好需要紓壓


一時之間這桌已經人滿為患


所以趕緊進行下一步驟~包包子


接下來就是看誰手巧的囉


專注


詢問


研究


觀摩


大家拿出平常在實驗室內的學習精神
認真的男人~最帥氣


把包子當藝術品來製作


兩位巧手同學分別包出令人讚不絕口的成品
鼎泰豐老闆看到一定會過來挖腳


三大包的蘿蔔葉梗已經全部切完
加入鹽,要進入最後搓揉階段
讓水分釋放出來


分裝後
再讓它們低溫發酵至少一天後就可以炒來吃啦~


今天包子內餡使用的雪裡紅是事先醃好的
因為剛醃好的蘿蔔葉很辛辣
無法食用

雪裡紅是一道菜的名字
通常餐廳吃到的是用芥菜醃製而成
另外也會有用蘿蔔葉或是油菜也製作
是一種不浪費植物的做法


做好的包子都放進蒸籠塔裡了
再開始蒸之前
還要先讓包子皮二次發酵
所以先將底下的水加熱後,關火
擺上蒸籠塔靜置半小時後再開火蒸包子囉~


等待的時間最適合分贓了


包裝場裡甚麼沒有~袋子最多
請挑個順手的來裝吧~


下午的課程是社區導覽
我們請到湖山國小視覺藝術顏老師來擔任客座講師
顏老師在湖山超過20年
對於湖底聚落的研究相當透徹
是介紹湖底的第一把交椅
這群孩子相當有福氣


湖底聚落大致上分為頂厝、外厝、內厝、下厝等
從包裝場走出來是屬於外厝
湖底社區的一大特色就是岩石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多的就是火成岩
早期先民蓋房子、做建築都會就地取材
所以這裡處處可以看見用安山岩砌成的房子或是圍牆


閩南式的建築
安山岩建築與紅磚建築的結合


從外牆的顏色和砌作方式就可以知道年代新舊


陽明山沒有窯場可以製作紅磚
所以這些紅磚都是從山下背上來的
也有近百年歷史
所以從外觀就可以清楚看見風化的痕跡
而這間房子~也是顏老師曾經住過的房子


傳統建築有很多特色
其中包含了許多先民的智慧
例如瓦片疊成的屋頂
利用正反交疊微凹瓦片
再由下而上的堆疊
讓水只會往下流而不會流進屋內

屋頂與外牆間
利用傾斜擺放紅磚的方式作出透氣窗


外牆故意設計突出物讓鳥類可以站立
可以與萬物共生


三合院的設計是中間為祭祀祖先及神明的廳堂
為建築最高點
依序兩側為次高、再次高
通常三合院的右側為長兄
左側為次


此處有一座墓園
這是聲寶集團祖先的墓園
此處的地理風水極佳
因為後面就是鐘形火山(也稱錐狀火山) 紗帽山
兩側有大埔碎屑熔岩流
和七窟碎屑熔岩流
剛好形成一個有寬大椅背和兩側扶手的太師椅


墓園對面還有一個退了色的湖底聚落介紹


墓園後方有一棵百年無患子樹
顏老師說:『無患子樹通常會被種在水源附近,
因為以前洗衣服是使用天然的無患子果實來當清潔劑,
可以就近在水源旁摘幾顆來使用。』


低頭一看
這裡正是湖底的其中一處水源


這一處正是湖底步道的起點
也是湖底聚落觀看四周地理的絕佳位置


此處剛好可以看見屬於這處盆地地形的西面缺口


顏老師自創"用OK手勢看湖底聚落"


『一定要用右手歐,左手不行。
當你右手比個OK,食指和拇指接觸的地方就是湖底盆地的缺口(西方),
而食指的第三個關節(與手掌結合的關節)就是紗帽山,
湖口的位置比第三關節低,
這裡是湖山國小,
食指和拇指分別代表大埔和七窟碎屑熔岩流,
中間這個洞就是湖底盆地啦!』


漸漸的我們從吳氏聚落的外厝移動到了許氏聚落的內厝


這間百年許家三合院剛好結合了眾多石砌方法
首先這是亂石砌法
『所謂的亂石砌法不是真的隨便堆,這是有規則性的,
你可以隨便找一顆石頭當中心點,
算算它四周圍與他有接觸的石頭數量,
通常都是3、5、7,所以也可以稱為357砌法。』


『這種砌法會產生很多石頭洞,可以讓許多生物躲藏、生活,
是現在比較推崇的作法。』


『這裡的砌法又不一樣,右邊是傾斜的,左邊是橫擺的,
傾斜的堆成了"人"字,橫擺得堆成了"工"字,
也可以稱為"丁"字,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和很多"丁",
也就是所謂的"人丁興旺"。』



前面有百年無患子樹
這裡有百年桂花樹
顏老師說以前有位許家長輩還在世的時候
幾位社區耆老都會聚集在這裡乘涼聊天
她說:『當年嫁來這裡的時候,
就已經有這棵桂花樹了,
算一算也有八十多年了。』
如果這位長輩還在,也應該有九十多歲了


以前的豬圈現在已經擺上五隻可愛的小豬
每每有遊客經過都會拍上好幾張
這一區在小編還是小的時候是真的有在養豬歐
其實這附近幾戶幾乎都有養豬
所以以前經過這裡時~是要用跑的!
因為真的很臭


內厝的最裡面還有一棟廖家古厝
不過已經翻修的相當新穎了
但是原有的石塊還是在歐


走到這裡天空又更亮了
有了陽光溫暖
還有藍天相伴


轉個彎下去還有湖底另一個水池
只是這個水池跟前面兩個水池有點不太一樣
這裡已經相當靠近湖底的溫泉水線
所以這一窟水池是有摻到一些溫泉水
不能喝,但是清洗等完全沒有問題


一年365源源不絕的泉水有個最大的特色
就是冬暖夏涼
其實是空氣溫度變化過大
而對於終年水溫都差不多的泉水產生的錯覺


來到湖山國小的小門
這個位置也是剛剛顏老師說的"OK手勢"的虎口位置
在這裡顏老師述說著湖山過往的建設歷史


校園矮牆上貼著歷屆老師的畫像
有顏老師親手畫的
也有小朋友畫的
小編以前都沒注意到原來是湖山的老師們


這一區以往是種稻米的
從這個角度剛好看到"紗帽山下"的壯麗景觀
以往放學時都可以看到整片黃澄澄的稻穗隨風搖曳
搭配上長輩揮舞的長竿和中氣十足的吆喝聲的在驅趕成群麻雀


這條小溪是湖山溪的重要水源之一
以前有魚有蝦
不過後來農田改種短期葉菜類
開始使用農藥以及上游溫泉水源汙染
始的小溪生態風雲變色
後來獲得里長及顏老師等學校老師努力下
將溫泉管線另外拉設
才使得小溪的生命逐漸出現
而這一區也是田裡學持續在努力的目標地


小路旁的櫻花已經率先綻開


大家看到這一幕精神就振奮了起來


湖底聚落這幾年在里長規劃下
將原有的小路規劃成健行步道


走進了湖山校園
顏老師的歷史書本就好像打開了
也讓同行的孩子們細細閱讀外
也希望時光可以倒流
讓自己置身於湖山國小內重新認識學習一番


湖底本來就有溫泉
不過以前沒有被好好利用
小編小時候~學校的溫泉是師長的專利
『當時市府找我們合作,要在學校開挖溫泉作研究,
原本預計要挖兩百公尺,結果才挖幾十公尺,溫泉就一直冒出來了,
所以後來我們再作了這個泡腳池,也讓它變成湖山的特色之一。』

可能是擔心假日沒人顧
今天的泡腳池沒有蓄水
小朋友們只能摸摸溫泉水過過乾癮了


另一個讓不論幾歲小孩都會童心大發的就是樹屋
即便是高中生也是一樣一個箭步鑽進樹屋裡


樹屋旁有個瞭望台
可以清楚的看到紗帽山及湖底聚落


瞭望台旁邊的角落有一株顏老師八年前移種來的山肉桂
沒有肉桂葉強烈的氣味
但是嚼起來有甜甜的味道


當年及腰的小樹
現在已經超過兩層樓高了


在小編小時候的操場跑道是紅磚土
畢業前學校申請到經費
改鋪PU跑道
現在的跑道是草地跑道


這是顏老師在擔任總務主任時期所規畫興建的"會呼吸的跑道"

這個跑道具有養殖草地來豐富生態及儲水功能,
上層的草地提供生態圈很重要的棲息及覓食功能,
草地下的沙層和底部埋設的雨水回收管線用透水布包覆,
可以讓雨水容易滲透到管線內。


最後再經由管線集中到沙坑底下的蓄水池,
若有需要用水,
可以經由沙坑旁邊的骨董水幫浦將水打上來。


湖山國小內的湖山溪是將原本經過校內後
直接流到校外田裡的溪水引進校園

『利用都江堰的原理,採由主線引流,而不是改變溪水水道,
優點是會有源源不絕的水被引進來,而且在大雨來時,
因為主線水道仍然存在,所以不會有洪災被引進而造成氾濫。
另外引進支流水流較慢,不會帶進大量的砂石,
即便有,也會在進入後開始沉降,
最後排出乾淨的水。
也因為有泥沙沉積,讓這塊水域開始有多種生物。』

有常見的螺、蝦、大肚魚等生物。


大型蕨類植物,如:筆筒樹,
在歐洲國家常常全國沒幾棵,
但是光個湖底地區就有幾十棵跑不掉,
讓很多國外朋友來到這裡一看,都驚訝萬分。


湖山國小有一區生態園區
在改善水源之後
這一區也慢成形

環境有自我修復能力,
只要把污染源移除掉,
剩下的就讓他慢慢復原即可,
這個時間大約會需要到三年,


顏老師在這裡規畫了兩個水池子

原本工程人員要採用塑膠帆布等非天然的材料當底,
我說絕對不可以,最後改採用天然的黏土當材料,
稱為"牛踏層",屬於自然工法之一。


眼尖的顏老師在岸邊就看到水面上有異狀
他說這池萍蓬草他每天都來巡
最怕福壽螺嗑掉他的寶貝
所以看到紅色的福壽螺卵有點驚訝
立刻跳下來處理掉


福壽螺也挺有趣的
牠終生生活在水裡
但是牠的卵一定要產在水面上
所以把卵取下丟進水裡也可以殺死牠
不過顏老師採用比較快速的方法
採死牠!
踩死後的屍體還可以吸引鷺科動物來食用


有小朋友問~要怎麼檢查有沒有福壽螺?

『就像這樣把每片葉子翻起來看,
福壽螺通常都躲在葉子底部,翻起來看的時候要小心,
一不小心牠就會到進水哩,就很難再找到牠了。』



再來顏老師帶我們到教學大樓後面
這裡有幾個大水塔是作為儲存雨水用
將屋頂上的雨水透過水管帶到這四個水塔
再加壓打到屋頂上存放

『湖底的水是台北是數一數二乾淨的水,
拿來沖馬桶不會很可惜嗎?
所以我們去建立這個雨水回收系統,
讓回收的水拿來沖馬桶、洗廁所用,
也幫學校省下每年可觀的水費。』 


教室後方的走道是比較低的位置

『我們在這裡鋪上小石子,可以將水分滲到下方,
小朋友若在這裡活動就不會跌倒,
這個小石子還有防盜的用途,
人走在上面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
就可以知道有沒有人靠近。』


這裡還種了一大片重要植物

『以前整個陽明山到處都是大菁,現在已經沒有了,
我們在學校復興這項傳統文化-藍染,
而藍染所需要用的主要材料就是大菁提煉出來的。』


『來,採一片葉子放在手上搓揉,
剛開始他是綠色的,給他一點時間氧化,
他會慢慢變成藍色,這是因為大菁葉子含有豐富的藍靛素。』


這個開紫色小花朵的植物別名為大菁
又名山藍
製作藍染的藍泥是取用清晨新鮮的大菁葉
以泡水的方式溶出藍靛素
再加入石灰粉攪拌後製作成藍泥
當然沒那麼簡單~
先人的智慧豈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
有興趣可以參加顏老師開的藍染課程
再跟老師當面請教~


在這顆無患子樹下
氣氛突然感性了起來


顏老師曾經夢想將學校打造成無釘校園
所謂的無釘的境界
是指讓孩子可以打著赤腳在校園奔跑
卻不需要擔心腳底會受傷

讓身體常常直接接觸地面可以消去身上累積的靜電

但是這個夢想可能遙遙無及
不過沒有先作夢怎麼會有夢想成真?

這群小朋友中就有一位男孩子
一位進校園後沒多久就脫鞋採踏校園的
他就是在體驗無釘校園的夢想境界嗎?

不是~純粹因為借來的雨鞋太小了,腳會痛

這也是個美麗的誤會


轉角來到教學大樓側面
這裡有六片霧面玻璃
但是上面甚麼也沒有....

顏老師立刻示範一下~
拿張衛生紙,沾一點水,就開始在上面書寫起來

這是一個與自然結合的藝術呈現
沒有粉筆灰,只有水
上課要專心,不然空氣隨時會把老師寫的擦得一乾二淨

復興的孩子們立刻有樣學樣的體驗一番


進校園後~每每一個用心用情的建設導覽後
孩子都會發出讚嘆及惋惜
讚嘆顏老師對學校的用心及如數家珍
惋惜自己沒有早一點認識這樣的校園
還嚷嚷著想要超齡再念一次六年級

雖然~身高很六年級,但是年齡不符歐!!


這一區是很重要的寶地
從山壁上自然湧出的乾淨純水
讓這裡再數年前被規劃為湖山的螢火蟲復育地
螢火蟲是環境指標性的動物之一
湖底社區過去農藥用的很頻繁
在小編小時候只有在大停電時看過一兩隻螢火蟲
近幾年一隻都沒看到
不過自從2016年田裡學開始讓學校後山的農家願意改變耕作方式後
根據家琪團長親眼所見
在去年夏天有一隻螢火蟲飛到他家...

目前湖底社區仍有不少農家不定期在使用除草劑
這是田裡學要再繼續努力的方向


校門口有一株不小的咖啡樹
沒錯~陽明山有咖啡
這株也是顏老師帶進校園的

『其實陽明山很適合種咖啡,因為日夜溫差大。』


咖啡會由綠轉紅再轉為深紅色
當他變成深紅色時就是可以採收了
據說曾經有家長帶回去烘焙
至於好不好喝我就不知道了


原本要走到紅壇作一個比較完整的導覽
不過話夾子一打開
時光就飛逝了~
所以離開湖山國小後我們就一路回到包裝場

此時中午包的包子也蒸好了
大家都很期待看到自己的精心傑作


今日課程的最後心得分享
小朋友在邊吃著自己動手做的包子
一邊回味一下今天的課程內容及分享感受



有小朋友說~第一次在艷陽下工作一整天,真的嚇到了,
今天很不一樣,原本不預期能豐收的蘿蔔,
結果卻給了個大大驚喜。

這要感謝阿忠老師在這段期間還努力補種
才能有今天的大豐收
不過站在農家的角度
今天的蘿蔔有超過半數是不能採收的
提早採收其實是一種浪費
因為他還可以長得更大更漂亮

有小朋友說~營養午餐就該像今天的中餐。

說真的,除了廚師技術不一樣之外
大鍋菜本來就跟手工菜不相同
趁著能參加活動吃好料的機會
要好好珍惜歐!!

有小朋友說~很感動顏老師對於學校的建設付出,
我們的校園也有很多建設,美輪美奐的、高科技的都有,
但是就是缺乏溫度。

顏老師憑藉著對於藝術、自然、人文的熱情與執著
將畢生心力投入在學校建設
在擔任總務主任期間致力於各種與自然生態結合的工程
讓湖山國小成為真正的森林小學
而不是只存在於森林的小學
甚至將影響力擴大到村里而不是僅僅在校園內
這是一種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利結果
湖山是小校,提供了讓顏老師揮灑的空間
顏老師也揮灑到讓教育局不想注意都很難
成就了湖山,也成就了顏老師


未來各位小朋友們都會在社會甚至世界各個領域出類拔萃
也期待各位能和我們一起為這片土地努力
今天你們在田裡學學習
明日讓田裡學跟著你們的腳步

講師:阿忠老師、愛玉阿嬤、顏老師
契作團團長 家琪、協會理事 宥慈
圖、文:法克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